不同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异质性研究分析
一、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异质性实证研究
本文分析科技人才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异质性主要从创新环境、地区以及部门科技人才集聚三个方面分析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异质性。
其中创新环境主要是指上文中提到的创新资本投入、经济发展、外商投资、政府支持、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使用的方法为PSTR模型,利用该模型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不同创新环境下科技人才对区域创新产出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二是这种非线性关系的转换速度如何。地区异质性是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同时假定在各区域内的省份具有同质性,而其他地区为异质性。
部门异质性是指将我国科技人才分为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的特点为工业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行为、研究与开发机构在我国多数由政府管理,而高等学校是以知识和理论创新为主,通过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异质性分析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地区和部门异质性分析时利用的方法,主要利用带有空间效应的GMM模型。
当创新资本投入进一步增长,完全越过阀值1.17之后,此时转换函数的数值为1,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作用系数将稳定在2.451。可见,随着创新投入的增加,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会一直存在。就经济发展而言,当经济发展小于门槛值点1.970.968,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经济发展较低时科技人才集聚同样无法发挥作用;
而当经济发展达到门槛值点1.971/23.254;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完全越过阈值1.9714.222。由此得出,经济发展的不同会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区域创新产出影响产生阶段影响。
就政府支持来说,当政府对创新的投资支持小于门槛值2.131.173,并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政府支持的效果较为明显。而当政府支持达到门槛值点2.131/2的位置,此时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为3.054;当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剧,完全越过阈值2.1314.227。
从外商投资环境来看,当外商投资小于门槛值点3.250.381,但并不显著,说明在外商投资较小的情况下,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当外商投资达到门槛值点3.25时,转换函数处于1/22.095;
当外商投资进一步增加,完全越过阈值3.2511.787。从产业结构来看,当产业结构小于门槛值点0.38-0.231,并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在第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中集聚并不利于区域创新产出;
而当产业结构达到门槛值点0.381/2位置,相应地,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为1.051;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完全越过阈值0.3811.220。从金融发展而言,当金融小于门槛值点5.36-3.197,但并不显著,说明在创新投入较小的情况下;
而当金融发展达到门槛值5.361/2位置,此时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为4.969;当金融发展进一步优化,完全越过阈值5.3611.772。在分析不同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之后,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转换速率,由此可知,创新投入、经济发展、外商投资、政府支持、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等转移趋势的变化都较为平滑。
但其中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移系数相对较小,PSTR模型的斜率系数仅为0.031和0.007,参数估计值在高低区制之间将实现渐进转换,外商投资和政府支持对科技人才集聚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转换速率最快,斜率系数相对较大,系数分别为1.72和1.95。创新投入和金融发展的转换系数相对居中,系数分别为0.94和0.89。各模型的转换函数值从0增加到1,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也将实现平滑迁移。
二、不同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实证研究
由于中国特殊的空间地缘关系,东部沿海地区科技人才集聚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科技人才集聚相对落后。不过近年来,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为了充分考虑区域差异造成的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异质性,本文将全国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进一步探讨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差别。在回归分析前先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因为若变量不是都为零阶单整时,不能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对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主要有面板单位根检验主要有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四种方式。
本文利用LLC方法对模型的单位根进行检验,根据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原假设均为存在单位根。在1%显著性水平下,各变量均存在单位根,无法直接进行回归检验,在一阶差分之后得出,东中西各变量的P值为0.0000,说明各变量在一阶差分后不再存在单位根的情况,变量存在同阶单整的情况,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含专家实名推荐」《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丨 李春顶
Study on the Choice of Heterogeneous Firms’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
本书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出版资助,入选第五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本书获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启动项目“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重点课题项目“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研究”的资助。
1
推荐理由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前沿,从微观企业异质性视角重新分析和解释国际贸易与投资以及跨国企业全球组织生产的抉择。这一理论已经显示了对最新贸易和投资现象的解释能力,正处于创立和发展阶段,代表了未来国际贸易研究的发展方向。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以及对外投资均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已经到了需要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时期,此时中国的对外开放该何去何从,外贸发展战略应该如何调整,中国企业是否已经到了大规模“走出去”阶段,这些正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论文将最新的理论与我国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对理论提供了中国数据的检验并进行了扩展,从理论与实证结果出发,指出了当前中国的外贸发展战略与投资战略调整思路,剖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2
创新点和主要价值
创新体现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理论上,相关模型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异质性企业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模型,在原有文献基础上,引入企业对于是否应该进入出口市场以及是否应该退出市场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并将研究重点放在异质性企业的出口行为选择及其经济效应上,对已有文献进行了融合和扩展;(2)异质性企业的出口贸易与FDI选择模型,在相关文献基础上,引入企业对于自身的生产率信息完全和对称的假设,从而能够确定自身是否应该进入市场,以及是否应该出口或FDI,从而扩展了模型;(3)在异质性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模型上,在相关文献基础上,转换研究方向和视角,从而扩展模型,解析企业的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行为选择。
实证方面,主要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用中国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其出口贸易行为选择,得到的结论基本符合理论结果,从而证实了理论的正确性;(2)在我国企业出口贸易行为选择以及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上,根据新-新贸易理论的思路,指出了未来转型的方向,并提出了“市场主导的非对称出口促进战略”;(3)在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上,使用分行业企业数据,分三种方法计算和校正行业生产率水平,并根据相关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选择下的生产率临界值水平,提出了我国出口和FDI的行业发展方向,并指出哪些行业应该重点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哪些行业应该重点发展出口贸易;(4)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选择上,指出技术密集型企业应该主要选择跨国并购的模式,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应该主要选择绿地投资模式。
3
作者简介
李春顶,经济学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异质性企业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摩擦与争端。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启动项目、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中国政治与商务研究中心公开招标项目,参与了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开发银行等课题多项。出版有英文和中文专著各1部,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The World Economy、Economic Modelling、China Economic Review、CESifo Economic Studies等发表外文SSCI学术期刊论文10篇,在NBER Working Paper发表工作论文11篇,在Global Times、VOX EU、CIGI Paper等发表外文财经评论近10篇,在《世界经济》、《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发表中文学术论文90余篇,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证券报》等发表中文财经评论90余篇。
专家推荐——宋泓
本著作使用中国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及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研究主题属于最新前沿的新新贸易理论体系,揭示的中国现实问题对于指导中国企业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具有借鉴价值。本著作使用的数据为大规模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结构可靠。著作政治理论方向正确,使用最新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国现实问题,达到了出版的水平。其不足是在个别问题的研究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专家推荐——东艳
李春顶博士后的著作将最新前沿的新新贸易理论应用于研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行为选择,使用微观企业数据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选择,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选择等。著作在理论上研究了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使用中国数据对理论进行了检验,具有学术创新和理论价值。现实中,使用最新理论对中国企业的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结论,指导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具有现实价值。
相关问答
如何做异质性分析?
异质性分析,以教育收益率为例,教育收益率也称教育回报率,是教育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创立以来,相关理论和经验...
什么叫异质性?
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指一些事物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在Meta分析中,异质性指纳入的不同研究之间存在的差异。当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时,合并的结果可能是不...
什么是异质性?
异质性指的是事物或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或多样性的特征。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群体、系统或组织中的不同成员之间的差异程度或多样性程度。在各个领域中,异质性都...
调节效应和异质性的区别?
在统计回归分析中,检验变量的调节效应意味着检验调节变量和自变量的交互效应是否显著。②异质性。它是遗传学概念,一种遗传性状可以由多个不同的遗传物质改变...
什么是HAZ0P分析?
Meta分析是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多个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来回答研究的问题.其优点是通过增大样本含量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解决研究...
用面板模型分析多因子?
可行。因为面板模型是一种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因素对变量影响的统计方法,可以对同一时间段内的多个单位进行纵向比较,适用于控制不同因素对观测变量的影响,解决因...
如何用spss做异质性检验?
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前提: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均值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检验: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Homogeneityofvariance)在spss中打...
异质性检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异质性检验方法:方差分析(ANOVA):适用于比较三个或多个组之间的平均值。T检验:适用于比较两个组之间的平均值,并且可以根据样本是否独立...
亚组分析的结果解释?
做meta分析时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是入组研究的基线要一致。符合前提条件后,如果meta分析时存在异质性,要去寻找异质性的来源(不能简单的说明降低论证强度),如...
元分析好做吗?
1.元分析相对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不容易做好。2.原因是元分析需要收集和整合大量的研究数据,对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同时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